幼稚園新冠疫苗開打第1天,直播人類幼崽「發瘋」現場:太太太真實了!!!

01

昨天,熊孩子們去打疫苗啦!

現場雖然有點吵鬧,但過程卻出乎意料的順利!

起碼我們家哥哥並沒有給我來個「一哭二鬧三逃跑」,還撥開外婆想要遮住他眼睛的手,跟外婆說「我想看著醫生打」!?

所長不禁覺得前幾天的擔憂有點多餘。
畢竟平時一想到給孩子打疫苗,老母親不禁頭皮發麻了起來。
每一次帶娃打針,就像是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娃帶給你的是驚喜還是驚嚇。
要是遇上孩子心情好,分分鐘就打完了, 可要是遇上孩子情緒激烈,那雞飛狗跳的場面,簡直就是災難現場
這不,就在11月7日,浙江台州的一名年輕爸爸帶著女兒打疫苗。
在排隊時,女孩就一直哭鬧不止。
爸爸哄了一個小時,最後沒耐心了, 一氣之下把孩子給扔到一邊
那一扔,足足有一米!
老母親看到這一幕,心一下就揪起來了——孩子本來就怕成那樣,還要被爸爸狠心扔掉,那一刻心裡的恐懼和無助,估計得成倍疊加一起了吧!
有網友看了視訊評論到:
「能感受到爸爸的崩潰和失控,也能感覺到孩子的絕望和恐懼!」
帶娃打疫苗的痛,世界通用。
你永遠想象不到,這些人類幼崽能有多害怕打針……
02
自從小朋友疫苗開打,網上就出現了各種迷惑行為大賞。
最經典的反應當然是——哭!
別管你是嬌生慣養的小公舉,還是養尊處優的小皇帝,只要碰上針管,都免不了一場暴風哭泣!
有鬼哭狼嚎叫媽媽的;
有邊哭邊喊經典臺詞「我要回家」的;
可這群寶爸寶媽,也都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了, 你哭照你哭,該打還得打
哭行不通?
得,拜拜您勒,小爺溜了。
有脫了衣服開跑,被家長捉回來的;
還有跑了一半被人逮住,像抬小豬一樣被抬回去打針的。
對于娃來說,打針不是為了「保命」,而是在「索命」!
哭也避不了,跑也跑不掉,吼總行了吧!
那針還離人兩米遠呢,娃就開始吼: 「啊啊啊……我好痛啊!」
吼不到兩秒鐘……
「咦?怎麼不疼啊?」
不紮呼天搶地,一紮謝天謝地。
打針也不痛啊,那剛剛吼幹嘛?
為了儀式感?
還有更搞笑的,孩子先是害怕得一直尖叫。
接著又高喊「奧利給」給自己打氣!
敢情這針是給打到「奧利給」的穴位上了?
還有自創止疼妙招的。
娃一邊打針,一邊念「止疼魔咒」:「哎呀哎呀,我滴個親娘誒!」
別管念個啥,反正效果好。醫生問疼不疼,娃淡定回答: 「不疼!」
每次提起打針,老母親們都身心俱疲—— 一哭二叫三逃跑,小孩打針好難搞
可小編不禁想問:孩子們打針時哭鬧不配合,到底是在怕什麼呢?
是怕疼嗎?
可打針帶來的痛感,可能還比不上摔一跤疼。
其實,娃哭鬧不打針,更多是受家長的影響。
因為:比起怕針,孩子可能更怕你!
在孩子眼裡,平時溫柔和藹的媽媽,怎麼一進醫院就像換了個人:
有的寶媽愁眉苦臉、情緒緊張;
有的寶媽不停搓手,來回踱步;
還有的寶媽語速加快,一臉不耐煩。
或許家長對自己焦慮的表現沒有覺察,可娃對父母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告訴孩子: 「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
他能不害怕嗎?
更何況,每次打針,為了讓孩子不要亂動,家長都會使出渾身解數。
先是語言恐嚇: 「別動啊!你要動的話,醫生阿姨一生氣,就會紮你紮得更疼!」
本來孩子就已經很還害怕了,你要把醫生描述成個「大魔王」,孩子肯定更想掙脫。
家長一看,語言恐嚇不管用,沒辦法, 直接上手吧
于是,家長會緊緊抱住孩子,把孩子按得嚴嚴實實。
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還要聯合其他大人齊上陣,一塊鎮壓孩子。
想一想,如果你自己被這樣對待,你害怕嗎?被壓得難受嗎?被吵得想哭嗎?
可見,家長的情緒、行動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
家長情緒越焦慮,反應越大,打針就越容易變成一場災難。
03
要想減輕災難的發生幾率,日常就需要鋪墊好:
1、要如實告訴孩子打針的痛感,不要哄騙孩子打針不疼
不要:
很多家長為了哄孩子打針,就會對孩子撒謊說「打針不疼」。
但當孩子發現你騙了他時,他就再也不相信你了。
如何做:
我們不妨如實告訴孩子打針的痛感,比如這麼說:
「打針是有一點疼,就像被蚊子咬到那麼疼。紮下去的時候有一點疼,但你數兩秒鐘,很快就不疼了。」
孩子在打針前有了心理準備,也就不那麼怕了。
2、要給孩子解釋打針的原因,不要拿打針恐嚇孩子
不要:
「你再不聽話,我就帶你去打針!」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經常拿打針恐嚇孩子?
你這麼說,孩子肯定會覺得打針特別恐怖啊!
如何做:
我們不僅不能拿打針作為威脅,還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 實事求是地解釋打針的原因
比如打疫苗,我們可以這樣給孩子解釋:
「寶寶,上次你感冒發燒是不是很難受啊?打針的針管裡,藏著很多健康小衛士,他們能打敗病毒,這樣你就不會生病,每天都可以開心地玩了!」
3、要給予孩子共情,不要用攀比的方式刺激孩子
前期鋪墊做好了,孩子對打針的恐懼感會有所下降。
可真到了醫院,孩子肯定還是會害怕的。
這時候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不要:
「別的小朋友都不哭,就你一個人在哭!」
如果我們這樣說,只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既害怕,又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小朋友,這不是雙重打擊嗎?
如何做:
正確的做法,是 給予孩子共情
比如這麼說:「你是不是有點害怕?媽媽小時候打針也很害怕,可是打過後就發現,一點不可怕,只有一點點疼。一會兒你要是打針的時候覺得疼了,你就趴在媽媽身上,媽媽保護你。」
4、要給孩子正面回饋,不要幫孩子逃避現實
馬上排到自家娃打針了,可是孩子的情緒還是不太穩定,我們還能怎樣鼓勵孩子呢?
不要:
有些寶媽會採用「逃避現實大法」。
「媽媽幫你捂住眼睛,你就不怕了。」
不看=不怕?這是什麼鴕鳥政策?
把眼睛捂住了,孩子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只會更害怕。
如何做:
正確的做法,是在打針前 多鼓勵,多表揚
比如這麼說:「上次你在社區裡摔了一跤都沒有哭,特別堅強。現在只不過是打個疫苗而已,還沒上次摔跤疼呢,你肯定能克服的!」
正面回饋能激發孩子的勇氣,讓孩子勇敢面對。
5、要幫孩子轉移注意力,不要用交易的方式勸孩子打針
好不容易輪到自家娃打針了,可娃還是有點害怕。寶媽們可能會擔心,待會打針的時候孩子要是亂動怎麼辦?
不要:
強行鎮壓不合適,那利誘行不行?
「你要是乖乖打針,媽媽就帶你吃肯德基。」
也不可取。畢竟打針不是一次性的事兒,這次乖乖打了,下次還是會抗拒。而且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做什麼事都要和父母講條件的壞習慣。
如何做:
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 「轉移注意力大法」
比如事先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等到臨打針時拿出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只要孩子的注意力能被吸引住幾秒鐘,針很快就打完了。
如果孩子能勇敢打針,事後別忘了及時表揚他們的堅持和勇敢哦!
04
打疫苗前,除了安撫孩子的情緒,爸爸媽媽別忘了,還要瞭解3~12歲打疫苗的注意事項。以下資訊,需要爸爸媽媽們特別關注:
1、新冠疫苗安全嗎?
安全。
根據國家要求,當前為3至11歲兒童接種的新冠疫苗,均為「滅活疫苗」。
也就是說,疫苗中的有效成分,是完全被殺死的新冠病毒。疫苗中完全不含有活的病原體,不會造成感染,不會導致各類感染性疾病。
2、接種前後,需要準備什麼?
接種前,家長要帶上兒童的 接種證、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並提前告知工作人員孩子的藥物、疫苗過敏史。
另外,打新冠疫苗前,得考慮孩子近期是否需要接種其他疫苗,得把時間錯開。
接種後,要在現 場觀察最少30分鐘
3、接種後,需要忌口嗎?可以洗澡嗎?
不需要。
回家後,可正常活動和飲食,也可以洗澡,但要 避免劇烈運動和接觸已知過敏原。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要保持打針部位清潔乾燥,不要搔抓打針部位。
4、接種後,會有不良反應嗎?
有可能。
兒童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有出現以下不良反應: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以及發燒、頭痛、噁心、拉肚子、疲倦、四肢疼痛等
通常這類反應會隨著時間推移自行消失,無需特殊處理。
如果接種後出現持續不適,應及時就醫,並報告接種單位。
5、孩子感冒發燒,可以接種疫苗嗎?
孩子生病發燒,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者,都要暫緩打疫苗。
6、新冠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打嗎?
不推薦與其他常規疫苗一起打。
其他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的 接種間隔需要>14天
但是,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比如孩子被動物咬傷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受外傷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等,則可以不考慮與新冠疫苗的接種間隔。
7、什麼情況下,孩子不能打新冠疫苗?
一般來說,有以下情況的孩子不適宜接種新冠疫苗:
①對疫苗中所含成分過敏或既往發生過疫苗嚴重過敏的兒童禁止接種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②患有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嚴重神經系統疾病者(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厘綜合症等);
③孩子是否打新冠疫苗,具體以醫生的判斷為准。
05
孩子打疫苗,父母操碎心。
其實,別說人類幼崽怕打針,還有很多大人一把年紀,還怕打針怕到腿軟、尖叫……
所以別怪孩子哭鬧不聽話,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及時緩解焦慮情緒,才是我們最該做的。
願每個孩子都能乖乖打疫苗,健康成長。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