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暖心的事,莫過於看著孩子一點一點地長大,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寶寶,長成一個大人。當親戚朋友看到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說「這孩子都長這麼大了!」之後,我們才會告訴他們,孩子現在的年齡。

沒錯! 身高,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最直接地告訴別人,我在長大。
不過,在長身高這件事上,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怪怪」的現象:
兩個同齡的孩子,在 小時候身高差不多,卻在成年後, 一個高個子,一個矮個子。
有的孩子小時候看起來, 比其他同齡孩子長得高,卻在成年後, 比人家矮半頭。
……

這些都像上帝開的一個玩笑。老人們也都知道,這跟「早長」和「晚長」有關係。
這些看似「變幻不定」的身高魔咒,其實有據可循的,那就是 骨齡。
骨齡與身高
骨齡,就是骨骼年齡,反映孩子 發育水準和成熟程度。監測骨齡,就是監測孩子的成長情況。

骨齡有多神奇?它能告訴你,孩子現在的成長情況, 發育是早還是晚,孩子還有多少成長空間,還能預測孩子成年身高。
如果當前身高水準或者預測出來的成年身高, 不在正常范圍內,醫生就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 科學合理的干預方案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骨齡與疾病
測骨齡,除了能讓爸媽知道孩子的成長情況外,還能警示 一些疾病的存在。
骨齡與年齡相差太大,就意味著,孩子有可能存在 生長發育異常,甚至患有一些疾病,比如, 內分泌疾病,營養性疾病和其他影響生長發育的慢性疾病。

當我們通過給孩子進行骨齡監測,發現了一些症狀不典型的隱匿疾病時,孩子就能得到 早診斷、早治療。最大限度地改善預後,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骨齡監測要在早期
3歲以上的孩子,尤其 體格生長發育不理想時,最好進行骨齡檢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實地瞭解孩子的發育狀態,否則,無法客觀地評價孩子的身高水準。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他們認為,孩子還小,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更多的家長盲目地認為,孩子晚長。還有一些孩子身高遠遠超過同齡的孩子,第二性征發育也明顯早于同齡孩子,而最終身高反而不高。等到初高中的時候,才注意到孩子身高並不理想,但已經錯過了身高干預的最佳時期。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成長只有一次,如果 早點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早干預,孩子最終的身高可能就不一樣了。

爸媽們是不是很驚訝?身高問題竟然可能也是健康問題。沒錯,下節課,關於與身高有關的疾病,小編會給大家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