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段時間,一名旅游博主在網上發布的一則視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博主表示, 他因為坐景區的轎子被網友網暴了。
原因是這些網友認為游客坐轎車,是對轎夫的「侮辱」,他們在評論區譴責:
「大家都生而為人,妳憑什麼花錢踐踏他的尊嚴?」
據悉,轎夫大部分是周圍的農戶,轎夫抬一個游客至少200左右;
有些游客看他們辛苦,還會多給他們幾百,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收入萬把塊不成問題,比務農賺得多。
然而,在「好心」網友的「幫助」下,年輕人都不敢坐他們的轎車了,怕被人拍到網上招罵, 很多轎夫們一天都開不了張,自然也賺不到什麼錢。
為了多賺點錢養家糊口,有些轎夫還會默默跟著一些看起來體力不是很好的游客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只為他們走累的時候能照顧下生意;
一名女游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坐了一次轎子,視訊發到網上,還是引來很多非議。
有網友以身作則,說「就算累死了找120給抬走我也不找他們,因為我對不起我的良心。」
還有網友在抬轎視訊下煞有其事地說:
「底層勞動人民是沒有尊嚴的......」
就離譜。
游客沒覺得轎夫賣力氣賺錢有問題,轎夫沒閑話游客身體素質不佳,網友擱這說游客侮辱人,說轎夫沒尊嚴?
感覺互聯網現在存在一種怪圈:
游客說可以,大哥說可以,(部分)網友說不行。
02▼
今年這種事還不少。
就在這個月,「不可以」網友對另一起當事人都表示滿意的事發表了不同看法。
河南一伙人在釣魚時,看見附近放羊大爺的一只羊掉進了河里;
這伙人就用釣魚線幫大爺把羊勾了上來,救上來的時候,羊已經斷氣了。
大伙出于好心,決定把溺水羊買下來,大爺出價400,他們也沒還價,爽快地達成了交易。
大爺被彌補了損失,非常感激;幾名男子做了好事,心里也暢快;沒想到,視訊發到網上后,部分網友的眉頭皺起老高:
「為什麼不(第一時間跳河里)救羊,等低價買?」
有句話說得好:
道德用于自律,好過一切法律;道德用來律人,壞過一切私刑。
就在7月,益美君還寫過一則類似的案例。
武漢一名67歲的老爺爺,擺了17年糖水攤,一直堅持「2元一杯不漲價,無限續杯」、「老人、小孩喝水不要錢」;
這樣難得的良心買賣,被很多人宣傳到了網上;
結果,大量網友跳出來說:「子孫不孝讓老人出來擺攤!」
老人家重名聲,從兒子手機上看到這些言論后,見不得孩子被網暴,就決定不再擺攤,離開了武漢,當地人也再喝不到2元一杯的糖水。
那些指責老人子孫不孝的網友, 滿口仁義道德,卻不愿稍微查一查真相,想一想后果。
若是因為子孫不孝,老人為了賺錢糊口才出來擺攤,為何17年來從不漲價?2元無限續杯的飲料,能賺多少錢?
老人後來接受采訪時說,他在武漢十幾年,買糖水不圖賺多少錢,就圖個開心。
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不是為了錢,也為了一種價值感,但一些網友卻只能從一個擺攤老人的身影中看到「子孫不孝」。
《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里有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最招人煩的一類人是:他連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關系都沒弄明白,就跑出去要求別人慷慨、高尚。
這種人,輕則會讓人心里不舒服,重則擾亂別人的生活,更甚者還會斷送別人的生命。
03▼
今年四月份,上海虹口的一位女士就被逼得自盡身亡。
當時,上海正處于疫情隔離期,這位女士的父親被隔離在青浦區,老人家不會用智能機,無法搶菜,她就將家里所有菜都做成便當,想給父親送過去。
青浦區離虹口有20多公里公里,加上疫情原因,一路上要經過層層關卡、出示各種證明;所以哪怕她加了一百元紅包,也沒有外賣員接單;
情急之下,她聯系到一位外賣小哥,跟他說明了家里的情況,外賣小哥被她的孝心打動,接了單子;
晚上十點多鐘,他成功將兩袋物資送到了老人家里,返回虹口時已是凌晨2點多。
女子非常感動,要給他打賞200元紅包,但外賣小哥執意不要,最后女子硬是給他充了200元話費。
女子還找了微博大V宣揚外賣小哥的好人好事, 可她沒料到,這一舉動,讓事件開始往悲劇發展。
外賣小哥的好人好事被大V宣傳到網上后,評論區竟鋪天蓋地網暴起這名女子,說「200太少」,「打發乞丐」,「欺負外地人」,「善良就這麼廉價嗎?」......
一件如此美好圓滿的故事,在他們看來「就是外省人尖酸刻薄精明的鐵證」。
在女子回應家里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好時,這些網友又通過蛛絲馬跡指認她說謊,哪怕她一再拿出證據澄清,也不斷有網友通過各種渠道辱罵她。
她被迫退出微博,外賣小哥也為此難過到沒有心情上班,最后,悲劇還是發生了,4月7日,女子不堪忍受網暴,跳樓自盡。
04▼
上面這些案例,無一不是某些網友打著道德和善良的旗號,將一樁樁好事硬生生變成了壞事;
真正的道德和善良,難道不該是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處境嗎?
就拿某些網友抵制坐轎車的事來說,轎夫們為什麼要出來賺這種辛苦錢,而不是直接待在家里吹空調,難道是因為不喜歡嗎?
還不是因為,在景區抬轎是他們做出的維持一家生活、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優解;
很多高齡勞動者們要忍受風吹日曬淋、常常汗流浹背,確實讓人看了心疼,但這也是他們習以為常的勞作方式,如果因為某些網友的「良心」而失業,這才是把他們往絕路上逼。
很多人也許沒關注過一個群體,就是 高齡失業者。
他們還沒到退休年齡,就因為種種原因失去工作,斷了收入來源;
再就業對他們來說很難,別說腦力勞動爭不過年輕人,就連一些掃大街的活,招工方也是能招三四十歲的就不會招五十來歲的人。
今年6月份,16-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達到了驚人的19.3%,年輕人都不好找工作,更別說這些在就業市場失去競爭力的高齡失業者。
他們這種情況,在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網友看來還是好事,可以提前退休享福。
但是對絕大多數高齡失業者來說,這是災難。
他們不會慶幸自己終于可以不用工作了,而是會為沒有經濟來源、失去價值感而焦慮,生活也很可能陷入危機。
那些轎夫正是如此,他們好不容易有一份相對高薪的工作,高興還來不及,某些網友非要說他們「沒有尊嚴」,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優越感。
難道出來賺錢養家不比在家無所事事更有尊嚴嗎?
我們身邊還有一種更常見的現象是,一些人怕外賣員辛苦,就堅持不在下雨天或高溫天氣點外賣,還鼓動身邊的人也這麼做。
乍一看他們的做法很善良,但其實對于外賣員來說,這種做法只會增加他們的困擾,因為他們更希望多賺點錢,而不是因為沒有訂單而被迫在家休息。
如果實在覺得體力勞動者們辛苦,最好的做法是多給他們一些包容,或是給一些額外的補償,這才是對勞動者真正的尊重和愛護。
最后,相信大家都看過「夫妻騎驢」的故事,也知道這個故事的寓意: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但這個故事也是在提醒我們:
少說點,讓別人走路。
出品 | 益美傳媒
作者 | 葡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