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四方割據,戰火紛紛。魏、蜀、吳三國最終鼎立一方,三分天下。
劉備作為蜀漢的統帥主公,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也有北伐曹操,東擊孫吳,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善于吸納人才,素有德名的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又收龐統為軍師。蜀漢已經得到臥龍鳳雛,卻還是沒有統一天下,甚至成為三國當中最早覆滅的國家,這究竟是為什麼?
世人皆知劉備曾經三次拜訪南陽草廬,只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助力自己奪取天下。諸葛亮世家出生于貴族,飽讀詩書的他其實就是等待一個機會,能夠下山大展身手。
在諸葛亮下山之后,他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劉備,真的做到了為蜀漢陣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甚至在劉備死后,諸葛亮都一直支撐著蜀漢的運作。
諸葛亮為蜀漢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最終也殫精竭慮一度重病,最終去世。在臨死之前,諸葛亮還寫下大名鼎鼎的《出師表》,勸誡后主。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一生都為劉備和蜀漢而操勞著,他對劉備的忠心絕對是無人質疑的。除了臥龍先生,劉備麾下還有鳳雛龐統。
龐統曾經是耒陽縣令,不過早就名聲在外。東吳的魯肅,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說龐統并不是一個人才。
不過劉備早就在諸葛亮口中聽說了龐統的名聲,親自召見了他,兩人交談之后,劉備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從此以后,鳳雛先生也成為了劉備賬下的軍師,和諸葛亮一起管理軍機。龐統受到劉備重視的程度也并不亞于諸葛亮。
當時的劉備一直是以德才收納天下人才,在民間一直樹立著仁德的名號,因此很多有才之士都愿意投奔劉備,跟著劉備征戰天下。
著名的法正,原本在劉璋的陣營里,但他也認為劉備才是德才兼備的君主,因此幫助劉備奪下了益州,加入了劉備的陣營。
除了吸納這些有才的文臣做自己的軍師,劉備麾下還有無數猛將。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雖然在正史《三國志》當中并沒有記載他們是拜把子兄弟的事情,但正史也寫出了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的確是親如兄弟的。
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劉備手下都有很多的人才和將領,曾經被三國中名士司馬徽所點評的。
誰能夠得到臥龍鳳雛當中任何一個人,都能夠一統天下,可劉備同時擁有他們二人,居然還是沒有一統天下。
公元211年,法正打算投靠劉備,提出與劉備聯手,助他拿下益州的計劃。
當時劉備猶猶豫豫,原本是打算奪下益州的,但劉備又覺得拿下劉璋實在不是仁德之舉,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
曾經龐統就提議,在涪城舉辦的宴席上,不要猶豫,直接將劉璋拿下,徹底將益州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劉備沒有采納龐統的建議,直到後來法正私下已經背叛了益州,計劃敗露,劉備算是趕鴨子上架,直接帶兵攻下了益州。
再後來,為了乘勝追擊攻下成都,龐統也為劉備獻上了三個計謀策略,可劉備還是沒有選擇龐統獻上的上上計,最終采納了一個把穩的中等計謀。
後來,在雒城前,兩條道路直通雒城,一條是官道,兵馬皆可通過,另一條卻是小路,雖然近一些,但十分危險。
劉備卻提出讓龐統騎著自己的盧馬先行一步,走小路到雒城。劉備自己帶著兵馬眾人走了官道。
龐統便領命出發,走到小路的一個山口時,龐統問身邊的人,這里是哪里,下人回答此處名叫落鳳坡。
聽到地名之后,龐統立馬驚住,說:「不好,我字鳳雛,這里卻叫落鳳坡,實在是不利于我,此地危險。」
果不其然,埋伏在這里的張任從山上射箭下來,在流矢之中,鳳雛先生果然中箭,倒在了落鳳坡。臨終之際,龐統說:「今日死在這里,是天意啊!」
其實早就有傳聞說劉備必定能夠奪得天下,可龐統卻在落鳳坡殞命,他說這是天意,其實就是說出了劉備無法統一天下的真相,自己的死就是印證了劉備來日也不可能統一天下。
劉備雖然出身于東漢漢景帝一脈,祖上也算是皇室血脈,但其實劉備的父親劉弘很早就去世了,劉備沒有享受過什麼貴族待遇。
少年時期的劉備與他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以母親織竹席,又販賣草鞋為生計,可以說是生活的非常艱苦了。
比起曹操和孫權,劉備雖然以匡扶漢室的名義拉起旗幟,但其實劉備才是正經的布衣百姓,也根本沒有接受過什麼正統的教育。
說白了,劉備其實就是一個窮苦人出身,沒有接受過四書五經這類教育,對于政治官場的陰謀權柄,其實也是一竅不通的。
盡管劉備曾經盧植為師,但他其實并沒有什麼政治軍事的實力和頭腦,盡管后期以德行仁義得到了人們尊重,獨立拉起了旗幟,但劉備歸根結底還是平民出身。
正是因為劉備知道自己的出身并不是那麼光鮮亮麗,能夠拉起匡扶漢室的大旗也實在是不容易。
在此之前,他加入鎮壓黃巾起義,又經歷了很多次征伐失敗,先后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在不同的陣營下求生活。
因為有這個生活艱苦,童年凄慘的大前提,讓劉備十分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兵馬陣營,他不敢豪賭。
雖然劉備看著自己的隊伍越來越強大,甚至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這讓劉備也有了一統天下的心思。
可在這樣的雄心壯志之下,劉備還是改不掉優柔寡斷的毛病,他既要擴大疆域,又怕出兵失敗。
因此,在龐統多次向劉備進言獻策時,劉備都沒有采納他提出的最好的建議,反而是猶猶豫豫,甚至差點錯失良機。
在關羽痛失荊州,被孫權斬殺之后,劉備也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執意要率兵攻打東吳,徹底毀掉了和東吳之前的盟約。
由此看來,劉備不僅不聽龐統的話,就連諸葛亮的勸解其實也聽不太進去。有了臥龍鳳雛作為左膀右臂,卻還是被劉備一把好牌打的稀爛啊。
除了不采納龐統的建議之外,劉備其實還是一個心思過于敏感,有些疑心重重的人。
世人只知曹操是個陰險狡詐又疑心重的人,但其實,真正的歷史上,劉備也并沒有故事中所說那種仁德。
比如,劉備為了坐穩益州,擴大益州為核心的漢中政權,嘴上說著仁義道德,但為了鞏固政權,他還是迎娶了劉璋弟弟的妻子,可見劉備也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人。
當時劉備的確是掌控了漢中,以漢中為核心坐穩了蜀漢的江山,但其實,蜀漢地界素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名聲,雖然劉備地處易守難攻的地界,但這個地方的地理條件也并不好。
蜀漢地界地勢險惡,且兵源匱乏,糧草也大大不足。雖然手上握有荊州,但又被心高氣傲的關羽弄丟,唯一的戰略要地也沒了,實在是沒有表面那麼好。
比起地處中原、兵強馬壯的曹操,還有江東糧草充裕的孫權,劉備也就只能夠在仁義道德上面下點功夫收復人心了。可劉備還將人心也搞丟了。
在關羽被稱為戰神時,他的手上握著蜀漢大部分的兵力,關羽最終也是因為不愿意投降孫權,才被孫權一刀斬殺。可就是這樣忠心耿耿的兄弟,劉備也對他們心生猜忌。
其實當時關羽被困,如果劉備早早將糧草供應給關羽,再協助關羽脫困,關羽也不至于會死。或許就是因為劉備認為關羽功高蓋主了,心里有了猜忌,也算是推動了關羽的死亡。
原本被世人認為的陰險小人曹操,對待自己的部下和才干能人,都是以禮相待的,曹操對待許攸便是求賢若渴,忘履相迎。
孫權雖然年輕,但對手下也是十分重視,無比惜才,呂蒙死后,作為主公的孫權親自吊唁,為之痛哭。
劉備素有德名,卻連情同手足的關羽和張飛都猜忌,這樣的主公自然是無法一統天下的。
劉備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賢德,格局也沒有曹操和孫權大,甚至優柔寡斷,謹小慎微,導致自己故步自封。龐統臨死之前說,是天要亡他,天意讓他死在這里。
其實言下之意就是說,哪怕劉備得到臥龍鳳雛,更有張飛關羽,也沒辦法違抗天意。天意不讓他劉備一統天下。
那麼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才輔佐劉備,以劉備的性格,都難以利用好這些資源。
果然,劉備死后,哪怕是諸葛亮殫精竭慮,苦苦支撐,卻依舊沒有實現曾經《隆中對》的宏圖壯志,實現北伐的心愿,蜀漢成為了三國當中第一個覆滅的陣營。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